我们所做的

随着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,数字人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,而在新奇的外观形象、灵巧的互动效果之外,数字人形象在产品设计方面有较强的可塑性,行业也正在挖掘出数字人更多的潜力。

一、直播带货

虚拟数字人主播能够代替真人主播完成一些直播工作,两者可形成互补,而且虚拟直播可以7*24小时不间断直播,大大避免了流量的流失,用最低的成本抢占更多的流量,解决真人主播成本高、个人或老板不会直播、没时间没精力直播的烦恼。

...
二、短视频IP打造

可以真人定制虚拟数字人,支持从文本一键生成视频,实现短视频内容的快速自动化生产,打造品牌的IP形象,解决个人、实体老板不懂拍摄、不会剪辑、不会文案,难输出的问题。

三、品牌曝光

虚拟数字人帮助门店和品牌大量曝光、从公域获得更多流量,带来不间断的品牌推广效应,降低门店和品牌硬广告的投入,更加持久有效。


四、企业

如银行、商场、酒店等大型企业,在APP、官网等场景中,虚拟数字员工为客户提供功能介绍或使用指导,让用户感觉越发人性化。

五、文旅

在游乐园、博物馆、科技馆、景区等场景,可以配备虚拟人导游、虚拟数字人讲解员以及虚拟数字人的小剧场,通过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方式,丰富文化传播方式和交互方式,降低成本,引来更多的客流。

我们可以提供行业领先的数字人制作技术
...

在数字经济国家战略、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,5G、元宇宙等数字技术为文化资产注入“生命力”,将重塑文化产业新结构,打造文化产品新体验,培育文化服务新场景,拓展产业价值。运营商依托云网融合、数字创新优势,也将进一步推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,推进文化强国建设。

供给需求双向提升,文化产业亟需转型

中国,有五千年的文明史,留下了璀璨无比的文化遗产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作为文化成果的代表之一,文化资产是历代人民智慧结晶,也是文化产业核心所在。

文化资产具备珍贵脆弱、不可再生的特点,但我国文保领域技术水平与国际一流水平尚存差距。国家统计数据显示,截止到2021年,全国各类文物机构10545个,博物馆5772个,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2431个,藏品5580.45万件,不可移动文物1.08亿件(套),共76.7万处,保存状况堪忧。其次,在后疫情时代全面小康社会下,大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意愿及个性化需求提升,然而受到物理属性限制(如地标类文物不可移动、知识产权难以变现),传统的文化产品内容与展现形式生硬、单一,无法充分、形象地诠释文化内涵。如何通过科技创新,跨越数字鸿沟,焕活文化价值,扩大旅游产品供给,提升游客体验,丰富旅游传播手段,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感悟中华文化,增加文化归属感和幸福感,成为文化产业扩容提质加速发展的核心需求。

数字技术为文化资产注入“生命力”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1年全国推出“云展览”3000多个,点击量41亿人次,文化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点击量超3.5亿次,百部红色主题动漫平台展播总点击量2.7亿次,共发售数字藏品约456万份,总发行价值约1.5亿元,其中6家央媒数字藏品超40万份,销售金额超过600万元。在数字经济国家战略、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以及文化强国建设目标背景下, 5G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、AR/VR等新技术加速与文化产业融合,重塑文化产业新结构,打造文化产品新体验,培育文化服务新场景,拓展产业价值。店和品牌硬广告的投入,更加持久有效。

我们可以提供行业领先的数字资产制作技术
...
...
元宇宙数藏

轮奂链

欢迎探索轮奂!虚实无疆,艺术无界。
了解更多
数字资产制作

数字主播

数字人在用于代替真人口播视频的应用场景下具备低成本、生产效率快、不限拍摄环境约束等特点,还可以用来24小时直播。
了解更多
...
最新消息